而,有外戚带头,地方上的人,胆子也会跟着大起来,不会害怕政策风险。
就像熙河,要是没有向宗回、高公纪坐镇,谁敢那么玩?谁有那个胆子?
向太后犹豫片刻后,还是选择了点头:「既是六哥的意
思,那就姑且让向宗良去试一试……」
「不过,最好安排些贤良之士,在向宗良身边……」
「以免其行差踏错!」
赵煦听着笑道:「母后安心!」
「如今的广南东路转运使蒋之奇,乃是常州名士,天下有数的道德人物!」
嗯,蒋之奇确实是个"道德标杆"。
出了名的墙头草,风吹两边倒的那种。
作为欧阳修的门生,却站出来弹劾欧阳修"帷幕不修"的是他。
王安石变法的时候,积极支持的也是他。
但,在赵煦的上上辈子,元祐旧党上台后,极力陈说新法祸国殃民的还是他。
绍圣时代,依旧是他,跳回新党阵营,表示自己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!
不过,这个家伙能力确实强。
懂水利,懂财政,历任各路,政绩斐然。
「此外,儿打算,从朝中多选道德之士,随舅父南下……」
「儿相信,有着诸多贤士辅佐,舅父定能在广南为国建功!」
本来,赵煦是有意,让向宗回明年前往明州,接掌明州市舶司的。
但现在广南东路既出了事情,就将之安插到广州去好了。
反正是一样的。
至于明州?
再选人吧!
文彦博诸子或者狄咏的哥哥狄谘都是不错的人选。
反正,干脏活,就让外戚上,准没错!
韩绛慢慢的打着茶沫,看着茶汤颜色,渐渐变白,心情变得舒畅起来。
他能不舒畅吗?
虽然,致仕的流程还在走
。
他才上了第一道乞致仕表,但官家不仅仅在当天就下诏慰留,并高度评价了他为相的政绩,并将章惇南征大胜、宋夏战争的胜利,也归于他这个左相"总率两府,辅翼朕躬"。
更在三天前的十二月乙酉朔(初一),命学士院制词,同日降诏推恩他和文彦博。
皆免入朝拜礼,皆以耆老相称。
最关键的,还是诏书内容,他韩绛与文彦博除了称呼不同,其他一切相同。
真真是叫他快意不已!
文彦博?文太师?
老夫致仕后,地位也与汝同!
可以预见,平章军国重事,将不再为文彦博所独有!
韩绛自是难免得意。
这不,趁着汴京连日下雪他就在家里面,召集着亲朋好友,开始炫耀起来。
「来来来…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