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疆小说网

苗疆小说网>重生2004文坛 > 第七章 编辑部的震动(第2页)

第七章 编辑部的震动(第2页)

如果可能的话,最好能救救那不成器的小叔。

郑龙知道,在上一世里,自己那位沉溺赌博的小叔最后的结局是很悲惨的——因为欠下了高昂赌债,又不愿意累及家人,躲到了公园睡觉,最后和流浪汉因为抢被子发生冲突而被生生揍死了。

上一世里,郑龙对于自己这位带有“传奇”色彩的小叔印象不深,或许是因为他早早就离世的缘故。但这一世里,他有责任去做些什么。

不过,现在说这些还太早。

海上市静安区巨鹿路76号。

一幢宁静的小洋楼,掩映在几棵松柏之后,并不显得起眼。

街边是司空见惯的小卖店,飘散着寻常气息的早点四大金刚。

然后,这里几乎每一幢房子,背后都有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。

不是民国巨富的故居,便是洋行买办的旧所。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,见证了世事变迁,岁月轮转。

这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是中国文坛的重镇——《海上文学》,《十月》,《芽萌》杂志等等,承载了好几代人的文学回忆,使得海上市和京都市一起,成为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两座城市。

同京都市厚重的文化感有所不同,海上市是近一百年才开埠的城市,形成了其独有的海派文化。尤其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,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,十里洋场,灯红酒绿,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,海上市却代表了华夏的纸醉金迷,当年被称为东方纽约,远东第一大城市。

而说道海上市的文学家,更是不胜枚举。王安忆,严歌苓就是其中的代表。当然,到2016年你要是去街上问有谁能够代表海上文学,那大概有一大部分人会说,是郭明明的《小时代》。

这就是传媒带给我们的改变。

扯远了。2001年的海上文坛,虽然不能说是完全的一潭死水,但也相去不远了。自从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,先锋文学,诗歌浪潮纷纷退潮散尽之后,文学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陡然下降,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境界。

八十年代那种振臂一呼,万人齐唱诗歌万岁的场景,是再也一去不复返了。文学开始急速商业化,开始越来越依附于影视——而在这一方面,京都市则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。

华夏电影业的中心,早已经不是解放前的海上市了。中戏,北电,中传,北舞等诸多艺术名校,给京都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人才;而京都市素来就有的皇城根底下的吹牛逼气息,也为文学以及影视的联动添油加醋煽风点火。可以说,王朔的出现,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。

这时候的海上市,显得有点儿死气沉沉。

虽然和华夏全国的其它地方比起来,仍旧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,但和京都市在文学地位上的差距,却是越来越大了。

《芽萌》杂志社,就位于巨鹿路76号的这幢小洋楼的二楼。一楼是海上市作协的礼堂和公共食堂,经常会有知名作家前来演讲,交流。三楼是《海上文学》杂志社,四楼是《十月》杂志社。这些平素里高冷的编辑们,在中午的饭点时分,也毫无异于常人,要进行着机械而有序的进食。

这天,编辑胡未来显得有点兴奋。

胡未来的脸上,从来没有如此明明白白地挂着兴奋的表情过——她是个典型的海上市长大的女孩子,高冷,高傲,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着海上人的腔调和做派,绝对不能表现出一丝丝的张皇和不知所措。

因此,胡未来这种表情,显得就特别异常了。

“胡姐,今天有什么好事啊,看把你乐的!”

说话的人名叫史一,是一名刚来《芽萌》出版社实习的兼职编辑,刚刚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。

“嘿嘿,我今天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稿子,待会给你们也看看好了。”

“好格好格!”

史一也吃完饭就上楼去了,心里想,究竟是什么样的稿子会让胡姐这么兴奋呢?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