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嫂子可别再夸了,再夸我都要脸红了。”
看刘氏已经笑成了一朵花,来人松了口气,挤了挤眼睛道:“你看我娘家的侄女怎么样。”
“你娘家的侄女?”刘氏回忆了半天,只模模糊糊有个印象,似乎几年前见过一回,是个白净的小姑娘。
“不是我自夸,我那个侄女,长的一点也不比城里姑娘差,皮子白的象细瓷。”说到这里的时候,想到王家那个外来的姑娘一身白的发光的皮肤,有些不好意思的加快了语速,“特别能干,家务活样样来的,栽衣纳鞋,就没有她做不来的。”
“关键是啊,孝顺,听话,脾气柔顺的很。”
“唉呀,这么好的姑娘,今年多大了。”
“十六岁,比你家板儿小一岁,正合适。”来人听到刘氏意动,嘴角都要笑的裂开了。
“啊,这可难办了,板儿他爹说了,到了二十再给他议亲。这么好的姑娘,怕是不能等了。”
“二十?你开什么玩笑。”
“二十?你开什么玩笑。”
“……”
一连几天,小东山来了好几拔客人。最后都是这么一句话结束,气呼呼的走了。
板儿从外头进来,喝了口茶,问道:“走了啊。”
“走了,还能不走吗?我说,有几个真的不错,你不会真想二十岁再议亲吧,我可不干。”刘氏揉着脸,她陪了几天的笑脸,也很累的。
“让我爹跟你说去。”板儿脸一红,放下茶碗就往里走。
“你这孩子,真是长大了,翅膀硬了,小时候抱着的我腿撒娇,一步都不肯离。现在倒好,跟你多说一句话都不乐意了。”
“哪有这么大的儿子还黏着娘的,真那样,我得抽死他。”王狗儿进来,笑呵呵的放下工具。伸手端过刘氏递过来的茶水,温度刚刚好。
“你说,咱儿子是不是真的……”刘氏以前只是担心,但是孩子还小,并没有迫在眉睫的感觉。现在却是真担心了,板儿十七,贾茁十四,都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。
“这是好事,只要人家看得上板儿,那是咱们王家的福气。”王狗儿喝完茶把碗往刘氏手里一递。
“这怎么就是好事了,她的身份,万一以后板儿有出息,被人发现了,板儿该怎么办。板儿没出息,她反倒是安全了。”刘氏越想越钻牛角尖。
“你懂什么,贾茁现在的身份是查家九公子给办的,还能有假。板儿若是真有出息,她的帮助就更大了,你以为官家娘子跟你一样,会干活就行了吗?说了你也不懂,趁早别操那份心了。”
王狗儿和大部分的男人一样,在外头耐心很好,回了家,对着妻子,反而最没耐心。
刘氏撇撇嘴,去厨房将饭菜端出来,他们父子俩回来了,剩下的人就该进来了。干活的人,下了工就想吃饭,刘氏从来都安排的刚刚好,从来不耽误。
万念县城里的王家,一老二小呆在家里,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,一样过的井井有条。
“姐,我的绣品绣好了,咱们找一天给赵家三奶奶送去吧。”青儿说的正是白惜。
“我今儿去问一声,要是三奶奶有空,咱们就明天送去。”贾茁看青儿又准备了新的绣线,知道她在准备给县令夫人的年礼。
“不用年年绣吧,天冷之后日头短,你歇歇成吗?以后咱们去卖这些花儿,保准不比你刺绣赚的少。”
“姐是被绣娘的事给吓着了吧,绣娘日绣夜绣才坏了眼睛,我天天被你们盯着,一天干不了几个时辰,哪里就那么娇气了。再说了,板儿哥要上进,姐能赚钱,我也想出把力,把力气花在前头,以后求人也不显得我们势力,不是吗?”
贾茁惊呆,没有想到青儿居然已经操心起将来的事,开始替板儿铺路了。虽然这种铺路不能跟世家大族的运筹帷幄相比,但对于毫无门路的王家来说,已经是她能想到的,最好的办法了。